小工心得交流分享(四)


小工心得交流分享(四)

 百萬念佛進行了第一個月,有人過去聽過許多開示,強調的總不外乎如何如何才能往生,如何如何就不能往生,時常感覺沒有把握,但現在希望大家了解一點,只有要不要往生,並沒有能不能往生的問題,而這裡就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一,很多人誤解接引的含義,事實上,我們從許多佛教故事中可以得知,與天道相應就有天人接引,既使完全不修行也有冤親債主或種種相應境界接引你輪迴到下一期生命,也因為輪迴是如此永無止盡的運轉,所以要感得佛來接引,要停止生命的輪迴,這是我們淨業行人首先要認清楚的。

 二,如何感得佛來接引?這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淨土是一所成佛的大學,發願成佛之心(即無上菩提心)就直接和西方淨土相應,依此發願成佛之心精進念佛求生淨土,就是觀經所說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在娑婆發願成佛之心,往生後學習與實踐成佛之行,落實因地所發之菩提心,這樣因果相應的思惟理路應該很容易體會,所以必須先確認發菩提心是淨土宗修學的核心。不發菩提心也有機會往生,從觀無量壽佛經的下三品來看,由觀世音菩薩等等大菩薩教導發菩提心,而下三品往生所發的心大約與離苦或中止輪迴有關。

 三,我能不能往生?我們先復習一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開示(蕅益大師示念佛法門):
(前略)
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
(後略)
既然往生全憑佛力,那麼如此精進修行的意義又在那裡?其實修習重點在決定不缺四字,也是我們推動念佛定課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我們把每日念佛定課當做是臨終往生十念一樣重要,實踐一小段時日自然就懂了,這也是印光大師強調把死字放在額頭的道理,能不能往生,當然也是要從自己念佛的心態來檢討,如果每天的念佛功課很容易就被自己的境緣中斷,那麼臨命終時當然就比較不容易與阿彌陀佛相應,如果平時都能克服萬難完成念佛功課,那麼當然就不會去懷疑能不能往生這件事了,在百萬佛號的念佛活動中,應該是很容易從這裡有所體會,進而堅定了往生的信願才對。

 四,如何定義自力與他力?如果能清楚了解淨土宗的修學是以菩提心為核心,那麼發了菩提心之後,不管在娑婆或淨土,都沒有理由不與自力相應,如果體會到純依自力幾乎不可能往生,那麼就沒有理由不依他力而求生淨土。自力修行就是自證境界,與往生後的品位相應,而往生之事就必須仰仗佛力才有可能,須知真發菩提心就是與佛心相應,沒有理由佛不來接引,佛有發願必來接引往生,因此二種力並沒有衝突,而且沒有偏自力或偏他力的可能性。

 五,如何理解成佛這件事?依大家所熟知的名相來談,依自證境界的角度,即是永斷見思塵沙無明四種煩惱,但若只談自證境界,就不必有成佛之事,成佛是因為一方眾生得度因緣成熟,所以才需要有成佛之事。再者,斷見思惑全屬自利,從斷塵沙惑開始即是利他行(即菩薩道)的偏重,也就是自利與利他的互相成熟增上,而成佛即是自利與利他的圓滿。換個名相來理解,依空觀斷見思,依假觀斷塵沙,依中觀斷無明。(中觀離二邊,也就是離自利與利他這二邊,所以須知中離二邊時,中亦不存,能如是方名中道。)另外談到一點,有不少人喜歡以成佛的快慢來論斷法門的殊勝與否,如果能理解上述所言,那麼不難理解從菩薩道的修習開始,修行會以開始利他之道來圓滿自利之行,依自利之力來廣大利他之道,因此成佛之道要走多長遠,必須看菩薩因地所發的願的談比較客觀,例如地藏菩薩的願力將把成佛之路延伸至盡未來際無有窮盡,但地藏菩薩的修行是殊勝的;另外觀世音菩薩的倒駕慈航的例子,也是很容易從另外的角度來思惟成佛並不必論時程長短的。發菩提心即是發成佛之心,所以先稍微了解什麼是成佛,所發菩提心也才會比較踏實。

小工 香蓮(代)

留言